你知道海南有多少种民歌?
海南民歌种类多样,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历史人文、时事政治、地理山川、神话传说、伦理道德、劳动生产、婚恋爱情、戏谑谈笑、风俗习惯、家庭生活、游戏娱乐等等,都可以入歌,真可谓无所不歌,无所不唱。
所以说,海南人是真的唱的比说的好听!
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,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行在三亚、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,产生、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。
古老的崖州民歌,至今仍在传唱。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,是崖州人民在生产、生活中抒发感情、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。
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“斋歌”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。唐代佛教传入海南,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(即古崖州)建有大云寺,唐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台风袭击漂泊至振州时(即后来的崖州),就住在该寺,传播佛教文化,念唱“斋歌”(俗称)。
崖州民歌形成有两大要素: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,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;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,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,民风民俗,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、乡音浓重、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。
儋州调声
儋州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之地,所以,儋州的文明开发得很早,受苏东坡所带来的中原文化的影响,上学的人,都喜欢呤诗作对子,未上过学的人,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,也都喜欢唱儋州民歌。
“儋州自古称歌海,山歌催得百花开;人人都是山歌手,山山水水是歌台。”苏东坡居儋期间曾以 “蛮唱与黎歌,余音犹杳杳”、“夷声彻夜不息”之句等诗句生动地记述了儋州调声、山歌等民间艺术活动,赞誉此地歌风之盛。
现今,儋州调声已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。
临高“哩哩美”渔歌
哩哩美旋律优美动听,别有风味。它的唱腔相对固定,以哩哩美为主。唱歌的人需要即兴发挥,创作新词。哩哩美可以独唱、合唱和对唱。对唱中,谁编得妙,对得快,唱得好,即为胜者。
渔歌《哩哩美》从产生到历经上千年的长期流传过程中,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,愈加焕发出了灿烂的夺目光彩,并已走向了我国的艺术殿堂。临高县的许多音乐爱好者以《哩哩美》的主旋律进行再创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。
琼侨歌谣
琼侨歌谣反映了琼籍华侨和侨乡人民的心声,是海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。琼侨歌谣记述了侨乡历史状况,华侨出洋的缘由和遭遇,反映他们在寓居国的情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,被专家誉为我国华侨史、国际交流史的活化石。
琼侨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,便有了诉不尽的乡愁。出于对故乡的思念,新中国成立后,许多华侨选择了回家。思乡的歌谣也随着华侨的归国而在侨乡传唱:“鸟与树林亲,羊与草坪亲,稻与肥水亲,人与故乡亲。”
黎族民歌
由于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,民歌只能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承下来。黎族民歌既能代言,也能记事,还可以传递情感,倾诉苦衷。
黎族的民歌是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韵调唱的,一般七言一句,四句为一首,称为“四句歌仔”。以其内容丰富的歌词,再配以形式多样的曲调,有的优美抒情,有的激昂高亢,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、乐观、耿直和刚毅的性格。
军歌
“军歌”,顾名思义,就是用军话演唱的民间传统民歌。“军话”是古时候,从大陆流落来海南的军族、仕宦所留下的语言,他们繁衍生息,世世代代流传至今。当地群众在唱民歌的时候,习惯用军话,以军话语音为准。
军歌有着它独有的特色:有气势、有激情、有情感。进行曲式的军歌不论是词或曲都有着激励人斗志的特点,让人一听、一看就有精神;抒情的思乡歌曲以柔美、流畅、和谐的旋律扣人心扉;赞美式的军歌以饱满的旋律配以激奋的歌词,直抒胸臆……
儋州山歌
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,山歌做为儋州文化的一部分,它既有乡土文化的气息,又有文学艺术的形态。儋州山歌用儋州话演唱,每首四句,每句七字,讲究平仄,讲究押韵,流行在儋州、三亚、昌江、白沙等市县说儋州话的地区。
儋州山歌一唱一和,讲究押韵合仄,格律严谨,说理性强,不仅要求歌手反应要快,更要求歌手要有较深的“作诗功底”。儋州山歌手大多来自农村,在不到半分钟里,他们不仅能创作出,甚至能唱出一首新山歌来。儋州山歌折射出了儋州的特色文化之光,由此儋州文化积淀深厚可见一斑。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,其中黎族民歌就是一块民族文化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