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江镇 ——红色家园,传奇阳江
阳江镇(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)
阳江镇位于琼海市西南,距嘉积32公里,东与中原镇毗邻,南与万宁市相隔,西与国营东平农场相依,北与龙江镇和嘉积镇接壤。是国营东平农场、东太农场、会山镇和海南牛路岭电站至市府所在地嘉积的必经之地,是“海南省百镇建设计划”之一镇。素有琼海“西南门户”之称。
面积管辖
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,辖有15个村委会,221个村小组,总户数5849户,总人口2.58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23780人。
全镇历史
红色热土 :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琼崖革命先驱杨善集、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,揭开了一个火红的年代,锻造了一段火红的岁月。这里曾创下琼崖革命史上的多个第一:琼崖第一块中心革命根据地,琼崖第一届特委、琼崖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,琼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、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;琼崖第一部《土地法》在这里颁布,琼崖第一所红军医院、第一所红军军械厂、第一所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在此创立,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在这里诞生,是琼崖革命先驱王文明烈士的故乡,是著名的革命老区,海南红色第一镇。
历史沿革
清顺治六年(1649年)渐成市。1958年设阳江公社。1983年改置区。1986年改置镇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共琼崖特委和琼苏政府驻地,被称“小莫斯科”。2002年乡镇撤并时由阳江、文市合并而成。
行政区划
阳江镇辖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,15个村委会,221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2.58万人。阳江镇辖15个行政村:阳江村、岭下村、题榜村、益良村、上科村、江南村、东兴村、红色村、龙山村、老区村、桥园村、群联村、文市村、利试考村、棉坡村。
基础产业
阳江镇地处丘陵半山区,93%以上为山林覆盖。全镇耕地面积2.58万亩,其中水旱田1.98万亩。主要经济收入以胡椒、橡胶、槟榔作为支柱产业。其中,胡椒种植面积2.11万亩,年产干果1565吨;橡胶3.77万亩,年产干胶1400吨;槟榔2.25万亩,年产干果1350吨,还有荔枝、菠萝、香椒、火龙果、番石榴等热作经济1.15万亩,竹木等热作经林5600亩,实现户均拥有热作面积20.5亩,人均5.5亩。是全市热作面积最大、产量最多的镇,也是全市胡椒、橡胶、槟榔最大的物流中心。
经济社会
近年来,阳江镇委、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,发展特色产业、建设特色村镇、培育特色文化。依托三大优势即:“区位优势、产业基础优势、人文优势”;围绕三大目标即:“热作大镇、商贸重镇、文化强镇”;推进四项建设即:“新农村建设、小城镇建设、和谐建设、党的建设”。努力把阳江镇建设成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,村镇建设日趋完善,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“西南重镇”和“红色历史文化名镇”。
商贸现状
阳江墟市政面积1.2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近5000人,共有12条街巷,2个农贸市场,金融、电讯、税务、广播电台、影院娱乐等设置齐全,高楼鳞次栉比。墟上建有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教育基地竖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、红色娘子军群雕等硬件设施。市场辐射四周万宁、琼中、定安“三市县”,国营东平、东太、南棒、东兴“四农场”,阳江、中原、龙江、会山、石壁“五乡镇”。商贸较为繁荣。自六十年代至今,每月1、15日,这里有来自附近乡镇、农场乃至省内外近6万人在此集贸经商,被誉为琼海市西南最大的“经济商埠”。
发展概况
2010年虽然受春夏连旱和特大洪灾影响,但全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。全镇生产总值实现5.1亿元,同比增长22%;农民人均纯收入5788元,增长24.49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。一年间,我镇荣获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等奖、市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等奖、市乡村道路建设一等奖、市冬修水利二等奖、市抗洪救灾工作先进单位、市计划生育和人口管理先进单位、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镇,综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。
社会事业
1、在教育方面,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步入全市先进行列。全镇现有9所完全小学,3所初级小学,102个教学班,小学生总数1962人。幼儿园15间,人数306人,公办教师125人,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%,在校巩固率达99%。初级中学2所, 23个班级,学生876人,教职工86人。2010年,王文明中学被省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,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中学
2、卫生情况: 2所卫生院,在职人35人,卫生站19个,卫生技术人员52人。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,0.35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受益,16至59岁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6 %,居全市前列。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%,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%。
3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:(1)交通:全镇乡村道路四通八达,公路里程86公里,100%公路实现硬板化。(2)文化体育: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巩固,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100%,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9.5%,村村通工程达到100%。建起了6个村级农家书室、报刊阅读室、文体活动室、文体活动广场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等“三室一广场一中心”,宽带网络覆盖全镇80%个行政村。村村通电话,入户数达5138户,有移动电话2585部。(3)供水:全镇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较快,有21500人使用卫生自来水,占总人数的85%以上,有2567户用上无害化厕所,累计建设沼气池1450户,沼气覆盖率与使用率居全市前列。(4)供电:实现电灯照明、加工的村达100%。(5)市场:阳江、文市墟市场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,摊位120个,初步形成季节性水果、蔬菜收购批发市场,商贸活动较活跃。(6)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6万元。80%农户建起新房,其中30%农户建起钢筋水泥楼房。
历史名人
王文明(1892-1930),字钦甫。海南乐会(今琼海市)阳江镇益良村人。1917年入琼崖中学学习,1919年被选为学生联合会主席,组织领导学生运动。1921年起任琼东双庙高等小学校校长、乐会县教育局局长。1924年到上海大学读书,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5年1月到广州,参与筹办“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”,为负责人之一。10月受中共广东区委的委派,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,参加讨伐军阀邓本殷的南征。1926年3月起,先后在海口、嘉积等地举办党员训练班,并积极发展中共党员。同年6月任中共琼崖地委书记,领导建立中共基层组织,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任中共琼崖特委副书记兼肃反委员会主席,参与组建“讨逆革命军”(后改称工农革命军)和领导琼崖武装起义。同年11月任琼崖工农革命军党代表、中共琼崖特委书记,领导建立以六连岭为中心的乐(会)万(宁)革命根据地。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为琼崖工农红军,他任红军总司令部党代表。同年夏主持建立琼崖苏维埃政府,并被推选为主席。在琼崖红军经受连续“围剿”、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,以实际行动抵制中共广东省委确定的“以城市为工作中心”的错误方针,于11月底率领特委机关、琼崖苏维埃政府和仅存的130多名红军战士,转移到安定县母瑞山区,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,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,坚持革命斗争。1929年8月中旬,在安定县内洞山抱病主持召开各县委代表联席会议,决定成立中共琼崖特委临时委员会,任特委委员。1930年1月17日于母瑞山区病逝。
阳江镇
——红色家园,传奇阳江
一次邂逅,一场红色精神的生命洗礼
红色娘子军塑像
那刚毅远眺的目光
正诉说着革命年代的不屈与奉献
也照亮着这片依旧火热的红色热土
一次相逢,一次沉静心灵的休憩
清冷的月华洒满茂林
布谷鸟的晚歌在林中深处悠悠荡荡
唤醒了记忆中
依偎在奶奶胸怀中倾听故事的慵懒时光
一次“交流”,一场4万人不约而遇的盛宴
漫漫的人群是流动的乐章
演奏着生活的交响曲
你既是演奏者
也是倾听者
仿若经历了一场
滚滚红尘中的荡漾